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历史上的程婴(程婴真有其人吗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程婴,程普,程郑,程潜,程子华这不都是赫赫有名的历史名人么??
#邢台头条# #邢台故事#
义士豫让: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千古绝唱;
赵氏孤儿:程婴舍子救孤,公孙杵臼舍身取义,万古留芳;
巨鹿之战:项羽封神之战,使秦朝名存实亡;
刘秀登基:东汉王朝从这里起来;
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摇摇欲坠,导致三国形成;
沙丘平台:三代帝王从此陨落。
邢台故事,邢台美酒,邢台文化
我有故事,也有酒。
邢台故事酒,每瓶一个邢台故事!
三款“邢台故事”酒
将邢台的历史文化和酒文化有机结合
以每瓶酒一段历史故事的形式
让邢台文化以酒为载体
更广泛的传播和传承
让更多人
了解邢台、认识邢台、爱上邢台!
@邢州快拍 @邢台摄影白云
且看历史上四个字的轶事典故: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天女散花、
麻姑献寿,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嫘祖养蚕、仓颉造字、大禹治水、
伊尹摄政、盘庚迁殷、武丁中兴、
武王伐纣、平王东迁、赵盾弑君、
董狐直笔、程婴救孤丶羊斟渐羹、
曹沫劫盟、向戍弥兵、子产兴郑、
陈完奔齐,巫臣教战、季札让国、
西施浣纱、毕万昌大、魏绛和戎、
叶公好龙、豫让击衣、孟母三迁、
田忌赛马、商鞅变法、乐毅灭齐、
田单复国、毛遂自荐、屈原投江、
娄敬移都、晁错削藩、缇索救父、
邓通允痈、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苏武牧羊、昭君出塞、王莽改制、
张纲埋轮、蔡伦造纸、陆绩怀橘、
孔融让梨、貂蝉拜月、贾午偷香、
潘岳吊亡、贵妃醉酒、钱镠射潮、
郭巨埋儿、董永卖身、孟宗哭竹。
图片来自网络!
韩城是一个崇尚“气节”的城市,古往今来,名人辈出,代不乏人。无论是本地的文人墨客、将相之才,都推崇备至,或是建庙塑祠,或是祭祀朝拜。
早在春秋时期,忠义之士程婴献子救赵氏孤儿的壮举故事就家喻户晓,后人建了三义墓、九郎庙等来纪念。战国时期的司马错,作为秦国的战将和纵横家,舌战张仪,力主伐蜀,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继而立下了汗马功劳。西汉时期,司马迁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不畏权贵,秉笔直书,写下了宏篇巨著《史记》,其不向皇权折腰的气节和精神,令后世史学家难以企及,韩城人为其修建祠墓,塑像瞻仰。
同时期的还有陕西武功县的苏武,虽然不是韩城人,但是“苏武牧羊”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韩城人,韩城人为其建立了苏武庙。特别是明代时候的韩城县令(山东莱阳人)左懋第修缮苏武墓,并撰写《新汉典属国苏子卿垣记》,对苏武节操有很高评价。而后,左懋第在韩城主政期间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特别是在明末最后以硬骨头式的气节宁死不肯投降满清,被人民誉为“明末文天祥”。韩城旧有左懋第的祠宇两座:一在苏山苏武祠旁,称“左公祠”,是清朝前期官至监察御史的贾宏祚致仕后所建;一在金城南关外,称“君子祠”,君子祠即“萝石书院”。
当然,韩城人还为忠义之士关于塑像建庙,古城中的东营庙等地皆可看到。此后的时期,包括宋代韩城籍耿直的宰相张昪以及清代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首辅王杰,都是韩城人高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典型代表人物,他们的气节,已深深地融入到这座城市当中。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韩城涌现出的“气节”人物不止以上,他们身上都散发着正能量,充满着心系家国的高尚情怀。这座“忠义”之城,我们当不忘前辈之初心,滋养浩然正气之风,走好当下的每一步路。
公元前597年,屠岸贾带兵包围了赵朔的府邸,杀了赵家老幼300多口。赵家的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偷偷藏起来遗孤赵武,相约共同辅佐。没想到,第二天程婴却带来了屠岸贾的军队。
屠岸贾灭掉了赵家之后,赵朔的妻子庄姬生下了赵武,把他交给了程婴和公孙杵臼二人,就自杀殉情了。二人把刚出生的赵武藏了起来。
屠岸贾知道后不肯罢休,全城搜查刚出生的婴儿。
程婴火急火燎地找公孙杵臼商量对策:“屠岸贾不会放过这个孩子的,我们怎么办才好?”
公孙杵臼没有回答,反问了程婴一个问题:“你觉得保护抚养遗孤和死,哪件事难?”
“死有什么难的,自然是保护孤遗难。”
“既然这样,”公孙杵臼捋着雪白的胡须说,“赵家历来待你不薄,就请你担负起责任,做那件难事;我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只好做那件容易的事,让我死吧!”
公孙杵臼让程婴去找一个婴儿,把他装在华丽的襁褓之中,由公孙杵臼带到山里藏起来。再让程婴去屠岸贾那边去告密。
程婴跑到屠岸贾那儿说:“我是个没有本事的人,没有能力照顾赵氏遗孤,但是我知道赵氏孩子在哪儿……”他瞄了一眼屠岸贾,“您得给我一笔赏金。”
屠岸贾带着人马,跟随程婴来到山里,果然找到了公孙杵臼和婴儿。
公孙杵臼看到程婴带来了屠岸贾的人马,气的浑身发抖,大骂程婴:“背信弃义的小人,昨天刚刚和我共同盟誓,转眼就出卖了我们。主人对你恩重如山,你又怎么忍能心出卖他的后人。”
屠岸贾看着愤怒的公孙杵臼,确信那个孩子就是赵武。一挥手,手下的武士一拥而上,转眼间,公孙杵臼抱着那襁褓中的孩子倒在了血泊之中。
程婴看着这一切,脸色变得煞白,一动不动,连屠岸贾扔在他跟前的一包黄金都没有去捡。
被杀的这个孩子其实是程婴未满月的亲生儿子。他亲眼看见自己的亲生骨肉死在眼前,心中无限悲痛却不敢表现出来。
直到屠岸贾等人走远,他才“扑通”一声,跪倒在公孙杵臼的身前,放声大哭起来。
程婴强忍着丧子之痛,还背负着背主的骂名,带着赵武来到深山里面隐居。
直到十五年之后,晋景公后悔当年的事情,派人寻找赵氏后人。
程婴才悄悄带着赵武来见晋景公。晋景公派人跟着赵武杀掉了屠岸贾,重新把赵氏的封地还给了赵武。
【夜空下的狮子座】
赵氏孤儿的故事出自太史公的史记。两千多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它不仅感动了无数国人,还穿越了文化的障碍,流传到了西方。让西方也奉为经典。
人们感动于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忠贞。还有庄姬的 节烈。
不过这么凄美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左传》记载,赵朔去世后 ,他的妻子庄姬守寡,独自抚养年幼的赵武。
此时赵家的大权掌握在赵朔的两个叔叔手里,庄姬母子在赵家无依无靠。只有小叔叔赵婴经常关照母子二人。时间长了,干材烈火,二人就产生了感情。
不过这种不伦之恋在什么时候都不容易被接受。赵家的族人深以为耻。就把赵婴驱逐到了齐国。
庄姬怀恨在心,就带着赵武回到了哥哥晋景公的宫殿里居住。趁机向晋景公诬告两个叔叔谋反。
此时的晋景公正忌惮赵氏家族的势力过于庞大,一直想找机会除去赵氏。趁着这个机会,联合其他公族带兵把赵氏一网打尽,没收了赵氏的领地。
多年以后,在大臣的劝说下,晋景公才让赵武继承了赵家的领地。
这两个版本,哪个才是历史的真相呢?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 @依伊书院 @亦琼说 @毕燃李
1987年,太原南郊热电厂扩建厂房时,意外发现有数千座超大型古墓,其中包括《赵氏孤儿》中的及其孙子赵鞅墓。共出土文物3421件,其中青铜器1402件,精美玉器近300件,大型战车坑一座。
《赵氏孤儿》讲述的是家臣程婴忍辱负重,养育赵氏孤儿,为父报仇,重新获得君主重用的故事。这是史书记载的,这个孤儿就是赵武。在他报了父仇,恢复了家族的荣耀之后,他的孙子赵鞅更加辉煌,成为晋国有名的人物,为家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考古学家在挖掘赵卿墓的时候,不得不惊讶于赵氏家族惊人的财力!
首先来看这个春秋时期最大的鼎——
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这是一个长宽高,都在1米左右的大镬鼎,当年出土的时候,这个230 公斤的庞然大物是用起重机从墓穴中吊起来的,当时看来那场面也颇为壮观。
这鼎其实就是古代一种大锅,是那时候的贵族在祭祀、国宴等重大礼仪活动中煮肉用的特大锅。《周礼》说镬鼎用以煮牲,依形制大小分为牛镬、羊镬和豕镬,此鼎被吊出来后就在肚子里发现了牛的肩胛骨一块,这么大的鼎足以煮上一头牛,是当之无愧的“牛镬”。
我们来看看这个罕见的青铜虎形炉。它的造型可爱俏皮。虎头是它的灶身,虎口是灶门,一双睁得大大的虎眼显得狰狞可爱。老虎背上有个灶眼,灶眼上面有个水壶,水壶上盖着甑。老虎的后脑勺被设计成烟道。最精致的是烟道可以加四个烟囱。每个烟囱都有一个母口,套合后高达1.6米,就像老虎的尾巴。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代工匠们的精妙心思和精湛工艺。
这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设计不仅漂亮,而且非常实用。炉体两侧有一对把手,方便携带。虎头内壁有许多小凸齿,用来挡灶挂泥。既能保证炉内热量的集中,又能防止烫伤人,节省木柴,更有利于环保。可谓一石三鸟。
老祖宗的锅碗瓢盆还需要几朵浮云,真是让我们这些不懂美的后人汗颜。
虎形炉是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青铜烟囱组件。整体虽大,但可以拆成几块,便于行军和游牧使用。堪称世上烟囱之祖。
中国的春秋时期是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3000多年遗留下来的青铜器有数百万件。只有这个青铜虎灶是独一无二的,应该是中国古灶之极品,国宝之精华。
“三家分晋”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大转折。有权势的人赵简子以六卿的身份控制了晋国的朝政,在晋国分裂的过程中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其墓葬中出土了大量超过清大富规格的精美青铜器,也是青铜艺术与实用生活相结合的代表性器物。它们是春秋晚期青铜工艺的艺术瑰宝。
老家山西一一忠义藏山。藏山古称盂山,坐落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盂县城北18公里的苌池镇藏山村,北依五台山与河北省西柏坡隔山相望。两千多年来流传的一个赵氏孤儿的故事,让这里有了忠义之山的美名。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朔被晋国公杀害,死前将遗腹孤儿托付给门客程婴。为保护忠烈遗孤程婴舍去自己的孩子携赵氏孤儿赵武潜入盂山藏匿15年,将赵武抚养成人。后人为纪念程婴的忠义之举将盂山改为藏山,并在山中修建庙寺祠堂,整修藏孤洞等以弘扬程婴的忠义精神。来到这里只见千峰叠嶂、危岩若削、洞穴幽奇、松柏参天、涧水潺潺,楼台殿堂傍壁而建,人行其间侊若画中,优美的自然环境与悠久的人文历史让藏山拥有晋东第一山之美誉。
春秋时代,举行第二次弭兵大会时,
晋国的执政,是“赵氏孤儿”赵武。
司马迁在《史记·赵世家》中记载: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役结束不久,晋国的司寇屠岸贾得到晋景公的允许,追究当年赵氏弑杀晋灵公之罪,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赵氏几乎全族被灭,只有赵朔的遗腹子赵武,在赵朔门客公孙杵臼及其友人程婴的拼死营救下,侥幸得脱。
这段记载广为流传,后世更称赵武为“赵氏孤儿”。但这个备受中国人推崇的故事并不可信,因为直到公元前588年,赵同、赵括等人不仅仍然在世,而且还位在十二卿之列。“赵氏孤儿”只是一个凄惨、悲壮的传说。
#读书##历史#
和平为什么珍贵?因为战争代价太大。
没有人不明白这一点,但战争依然每天都在发生,
它的复杂之处在于,它事关利益,但又不只...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千百年来流传极为广泛,有人把它当做忠义的范本,有人把它当做复仇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都来自很严肃的史书,一个出自《史记》,一个出自《左传》。
《史记》版本的赵氏孤儿,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一版。《左传》的这个版本,显得有些狗血,里面还涉及到了叔叔与侄媳妇之间的奸情。《史记》和《左传》都是公认的正史,可这两个版本相差甚远,那么,究竟是谁在说谎哪?
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晋灵公为晋国国君期间,赵盾是执政大臣。赵盾权利很大,晋灵公都害怕他。在做了几次坏事之后,晋灵公害怕赵盾废掉自己,就派人要除掉赵盾。结果赵盾没被除掉,晋灵公反而被赵盾的兄弟赵穿杀掉了。晋灵公有一个宠臣叫屠岸贾,他在心里就恨上了赵家人。
晋灵公之后是晋成公,晋成公之后是晋景公,此时赵盾已经不在了,他的儿子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妹妹,也就是晋景公的姑姑。这时候的屠岸贾已经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他以赵盾杀害晋灵公为名,要铲除赵家。
大臣韩厥自幼在赵家长大,他极力反对屠岸贾翻旧账,可屠岸贾还是私自纠结兵力攻打赵家。韩厥先一步劝赵朔避难,但赵朔非常倔强,结果赵家的祸事来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人都被杀害,赵家被灭族。
所幸的是,此时赵朔的妻子,也就是公主已经身怀有孕,她躲到晋景公的宫中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婴儿在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以及赵朔的好友程婴的帮助之下长大成人,他就是赵武。
多年之后,赵武长大成人,韩厥找机会把他引荐给了晋景公。赵武在诸位卿大夫的帮助之下,发兵诛杀了屠岸贾,并且进行了灭族。晋景公念赵家祖先对晋国有功,重用赵武,让赵家人重新在晋国占据一席之地。
让我们再看看《左传》是怎么写的。
据《左传》记载,赵盾有三个弟弟,分别是赵同、赵括和赵婴齐。赵盾去世以后,儿子赵朔也比较有作为。赵朔娶了公主为妻,生下一个儿子赵武,可惜赵朔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
之后发生了很尴尬的事情,公主居然跟叔叔赵婴齐勾搭成奸,这件事情后来成了公开的秘密。赵同和赵括感到非常耻辱,就把赵婴齐赶出了晋国,赵婴齐临走之前留下一句狠话,有我在,赵家人不会有事情,我走以后,赵家必遭大祸。
赵盾在世的时候,在晋国来讲,赵氏是一家独大,已经引起了其他家族的不满,现在赵盾不在,赵同、赵括确实有点镇不住场面了。本来就有些闲言碎语讲赵家坏话,公主也因为奸情被公开,对赵家充满了怒火。
借着一个机会,公主向晋景公告状,说赵同和赵括将要作乱,晋景公没有听信姑姑的一面之词,而是询问其他大夫。其他人看国君有动赵家的意思,纷纷落井下石,只有韩厥坚持原则,没有参与其中。可赵同、赵括还是被杀,赵家惨遭灭门,晋景公把赵家的土地分给了其他的大夫。
此时,还是韩厥挺身而出,他陈述赵衰和赵盾对晋国的功绩,希望国君能网开一面,给赵家留下一柱香火。晋景公也觉悟到,自己做的有些过分了,就让赵武继承赵家,把赵家原来的一部分土地交还给赵武。
赵武长大成人以后,赵家优良的基因得以展现,虽然遭遇了不少障碍,可在韩厥等人的扶持之下,他一点点成长为合格的臣子。之后一步步进入管理层,最终成为晋国的执政大臣,与曾祖父赵衰、祖父赵盾同样在晋国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待续)
这个孩子还在肚子里的时候,他的性别就决定了很多人接下来的命运!生死大义面前,有的人选择英勇就义,而有的人选择忍辱负重,完成君主的遗愿,究竟哪种人生的选择更加悲壮,看完赵氏孤儿的故事你就会有自己的看法了。
晋景公执政时,当时的世家豪门赵家成为国君的眼中钉,一夜之间300多人被屠岸贾满门抄斩,赵氏家族的夫人庄姬公主因为是国君的姐姐而逃过一劫,但当时她已经怀有赵氏的遗孤,这个孩子是男是女,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赵氏忠诚的门客程婴已经做出了充分应对,他说:“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这个孩子是男儿,那么他就有可能登上历史舞台,复兴赵氏家族并且复仇,所以程婴无论如何也要保全这个火种;而这个孩子如果是个女儿,那么她们母女就可以安稳度过一生,程婴也就可以去为自己的家主殉葬。
历史总是狗血的,几个月之后孩子出生,是个男孩,名叫赵武。屠岸贾为了斩草除根,满城搜索,要把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孩子全部杀掉。程婴找到自己的好友公孙杵商议,最终程婴用自己的儿子交换了赵武,然后让公孙杵带着程婴的儿子跑进山里躲藏起来,代替赵武。而程婴去屠岸贾面前举报他们,最终程婴看着公孙杵和自己的儿子被杀掉,忍辱负重的同时,他也背上了背叛君主、出卖朋友的骂名。
接下来的15年,程婴带着赵武隐居在山里,一直到晋景公恢复了赵氏的身份和地位,赵武成功复仇,逐渐成长为晋国的重臣。当赵武二十岁,举办冠礼的时候,程婴却没有安享荣华富贵,而是引颈自刎,因为在他看来,他终于完成了赵氏家主的托付和对好友公孙杵的约定,可以去九泉下和他们履约了。
这就是《典籍里的中国(名士知己)》这本书里,士为知己者死最生动的案例。当年赵氏下宫之难,程婴和公孙杵本可以袖手旁观,但是为了忠诚和友情,他们一个引颈就义、一个抚养赵氏遗孤长大,很难说哪种人生更悲壮,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生死之交,这是现代社会的我们所难以想象、十分神往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情。
《典籍里的中国(名士知己)》就是由这样一个个的小故事组成,用优美的语言道尽了遥远时空里的人们相知相识、或慷慨激昂或悲壮抑郁的故事。
这本书不仅可以增长我们中国古代历史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带领我们认识一个个性鲜明的人,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领略中国文化,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懂的人来看呀。
最近我的购书单里全都是育儿的书,或者是孩子教辅教材,其实历史和小说这一类的书才是我自己的最爱,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也要逐步回归到自己爱看的书里面去,读书不仅是滋养孩子,同样也是滋养自己。#年终好书盘点# #阅读的温度# #分享新生活#
我是爱阅读、爱分享育儿观点的 @二宝妈妈向前冲 ,欢迎关注我,共同交流育儿心得,一同进步~
本文历史上的程婴(程婴真有其人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