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典故】“百二秦关终属楚”是一句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的典故,原意是形容秦国虽有坚固的关隘(秦关),但最终仍被楚国所攻破。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历史上的战争局势变化,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强盛未必能长久,弱者也可能逆袭。
一、典故来源
“百二秦关”指的是秦朝时期的关隘防御体系。秦朝凭借其险要的地理优势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曾长期占据优势地位。而“终属楚”则指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项羽领导的楚军最终推翻了秦朝,夺取了天下。
这一典故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西渡河,击章邯军,大破之。遂围钜鹿。……于是赵王以张耳为相,陈余为将,复以韩信为将军,率兵东向。……项王乃与诸将议曰:‘吾闻秦军有百二秦关,其势不可当。然今诸侯皆叛秦,岂可久居?’”
虽然原文并未直接出现“百二秦关终属楚”,但后人根据这段历史演变总结出此语,用以概括秦亡楚兴的历史进程。
二、历史背景
时期 | 主要事件 | 意义 |
秦始皇统一六国 | 秦国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秦朝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
秦二世暴政 | 胡亥继位后,残暴无道,民不聊生 | 引发各地起义,动摇秦朝统治基础 |
陈胜吴广起义 | 农民起义爆发,拉开了反秦斗争的序幕 | 标志着秦朝统治开始崩溃 |
项羽崛起 | 项羽率军击败秦军主力,成为反秦势力领袖 | 代表楚地势力的崛起 |
巨鹿之战 | 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奠定反秦胜利基础 | 成为秦亡的关键战役 |
秦朝灭亡 | 子婴投降,秦朝正式灭亡 | “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历史实现 |
三、典故寓意
1. 实力并非永恒:即使拥有强大的军事和地理优势,若治理失当,也会走向衰落。
2. 人心向背决定成败:秦朝后期失去民心,而楚军则因顺应民意而获得支持。
3. 弱者亦可逆袭:楚国原本是小国,但在乱世中崛起,最终取代了强大的秦朝。
四、现代启示
- 在现代社会中,“百二秦关终属楚”可以理解为:即便看似强大的组织或个人,也可能因为内部问题或外部挑战而失败。
- 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信心,坚持努力,最终可能迎来转机。
- 强调团队合作与民心的重要性,任何成功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
总结
“百二秦关终属楚”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总结,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强弱并非绝对,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把握时机、顺应潮流,并赢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