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是哪几年】“十一五”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简称,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该规划的时间跨度为2006年至2010年,是中国在新世纪初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十一五”时期,中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下是对“十一五”时期的简要总结,并附上相关时间表。
一、十一五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十一五”规划是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加强自主创新,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主要目标包括:
-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科技进步;
- 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差距;
- 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二、十一五时期时间表
年份 | 重要事件或政策 |
2006 | “十一五”规划正式实施,提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
2007 | 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夏季奥运会,提升国际形象 |
2008 | 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经济面临挑战,政府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 |
2009 | 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2010 | “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GDP总量突破40万亿元人民币 |
三、十一五时期的成果
1. 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约11%,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2. 科技创新:航天事业取得重大突破,如“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成功实施。
3. 基础设施建设:高铁、高速公路、机场等大规模建设,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4. 环境保护:提出“节能减排”目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5. 社会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四、结语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后续的“十二五”、“十三五”乃至“十四五”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执行,中国在这一时期展现了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治理能力。
如需了解“十一五”期间具体政策或某一领域的详细情况,可进一步查阅相关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