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摧玉折出处于哪里】一、
“兰摧玉折”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才华横溢的人早逝或遭遇不幸。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晋书·王徽之传》中的记载,其中提到“兰摧玉折,不独于今”,用以表达对才俊早逝的惋惜之情。
“兰”象征高洁、清雅的品德,“玉”则代表高贵、纯洁的品质。而“摧”意为折断、毁坏,“折”也指断裂、毁灭。因此,“兰摧玉折”整体寓意为高尚之人或美好事物的夭折,带有浓厚的哀悼与感慨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兰摧玉折”常被用来寄托对英年早逝者的怀念,或对理想破灭的感叹。其出处虽明确,但因历史文献的流传和引用,有时也会引发不同的解读和延伸。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兰摧玉折 |
出处 | 《晋书·王徽之传》 |
释义 | 比喻才华横溢者早逝或美好事物的毁灭,带有哀悼之意 |
字面意思 | “兰”象征高洁,“玉”象征高贵,“摧”和“折”表示毁灭或断裂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文学、诗词、悼词等,表达对英才早逝或理想破灭的感慨 |
文化意义 | 体现古代文人对才德之士的尊重与惋惜,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 |
延伸含义 | 可引申为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叹,或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
现代应用 | 多见于文学作品、影视台词、评论文章中,用于渲染情感氛围 |
三、结语
“兰摧玉折”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生命、才华与理想的深刻思考。它提醒我们珍惜当下,也让我们在面对失去时,能以一种优雅而深沉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