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代桃僵出处于哪里】“李代桃僵”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比喻代人受过、替人承担责任。这个成语的来源较为明确,但在实际使用中,许多人对其出处并不十分清楚。以下是对“李代桃僵”出处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李代桃僵”的含义
“李代桃僵”字面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被虫蛀而枯死。引申为:代人受过、替人承担过错或责任。
在现代语境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保护他人而主动承担责任,甚至牺牲自己。
二、成语出处
“李代桃僵”最早见于《乐府诗集·鸡鸣》:
> “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其僵。”
这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描述的是桃树和李树之间的关系。诗中说,桃树生长在井边,李树长在桃树旁边。虫子咬坏了桃树的根,李树代替它而枯死。后人据此提炼出“李代桃僵”这一成语。
三、成语演变与用法
时期 | 出处 | 用法说明 |
汉代 | 《乐府诗集·鸡鸣》 | 原意为植物间的替代关系,象征牺牲精神 |
南北朝 | 《世说新语》等文学作品中引用 | 引申为代人受过、替人承担责任 |
唐宋以后 | 文学、戏曲、小说中频繁出现 | 成为常用成语,广泛用于表达牺牲、担当等情感 |
四、总结
“李代桃僵”出自汉代乐府诗《鸡鸣》,原意是李树代替桃树枯死,后来演变为一个具有深刻寓意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替人分担责任或承受苦难的行为。该成语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
五、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李代桃僵 |
含义 | 代人受过、替人承担责任 |
出处 | 《乐府诗集·鸡鸣》(汉代) |
原意 | 李树代替桃树枯死,象征牺牲 |
演变 | 从植物关系到人格精神的升华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赞扬牺牲精神、责任感 |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应用或相关典故,可参考《乐府诗集》或历代文言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