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简介】《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也是清代乾隆年间由朝廷组织编纂的一部综合性图书总集。它涵盖了中国古代大量的典籍文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库全书》的编纂始于1773年,历时近十年完成,由纪晓岚等人主持,共收录了3461种古籍,共计约7.9万卷,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故称“四库”。其内容广泛,包括儒家经典、历史著作、诸子百家思想、文学艺术作品等,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所有重要学术领域。
该书不仅在内容上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在编纂方式、分类体系和版本选择上也体现了当时最高的文化水准。尽管《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对部分书籍进行了删改或禁毁,但它仍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以下是对《四库全书》的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名称 | 四库全书 |
编纂时间 | 1773年—1782年(清朝乾隆年间) |
主持人 | 纪晓岚等学者 |
收录书籍数量 | 约3461种 |
卷数 | 约7.9万卷 |
分类体系 | 经、史、子、集四部 |
学术价值 | 保存了大量古代典籍,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
影响 | 对后世学术发展有深远影响,但部分书籍被删改或禁毁 |
综上所述,《四库全书》不仅是清代官方文化工程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承的重要标志。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在保存和传播中华文化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