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解释下苟且偷生】“苟且偷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为了生存而勉强维持生活,但缺乏远大志向或道德操守。这个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在艰难环境中只求暂时存活、不思进取的人。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苟且 | 暂时应付,得过且过 | 《后汉书·王符传》 | 形容做事马虎、不认真 |
偷生 | 偷偷地活着,勉强维持生命 | 《史记·项羽本纪》 | 多用于描述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状态 |
苟且偷生 | 在困境中勉强维持生命,缺乏理想和追求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贬义词,常用于批评人缺乏志气 |
二、常见使用场景
1. 批评他人缺乏上进心
- 例句:他整天无所事事,只是苟且偷生,毫无作为。
2. 描述社会现象
- 例句:在一些经济困难的地区,有些人为了生活不得不苟且偷生。
3.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
- 例句:小说中的主人公虽然身处绝境,却始终不愿苟且偷生,坚持自己的信念。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勉强维生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积极进取、有志之士 |
四、总结
“苟且偷生”强调的是在困境中为了生存而选择妥协,而不是积极面对挑战。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行为可能是无奈之举,但从长远来看,缺乏目标和追求的生活方式往往难以持久。因此,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仅要考虑生存,更要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