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任建康(今南京)通判期间。此词以登高望远为引,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壮志难酬的愤懑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全词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凝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一、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通过描绘登临建康赏心亭所见之景,引出作者对时局的担忧与自身怀才不遇的感叹。词中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历史兴亡的追思,更有对现实政治的批判。整首词感情真挚,气势磅礴,展现了辛弃疾作为爱国词人的深厚情怀。
二、主要内容概括
内容要点 | 说明 |
作者 |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军事家 |
创作背景 | 任建康通判期间,面对国势衰微,内心充满忧愤 |
主题思想 | 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
情感基调 | 沉郁、悲凉、激昂交织 |
艺术特色 | 借景抒情、用典自然、语言凝练 |
结构特点 |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 |
代表句子 |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
三、作品赏析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篇“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描绘了一幅辽阔的秋日江景,营造出苍茫空旷的氛围。接着“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运用拟人手法,将山峦比作美人发髻,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表达内心的愁绪。
下阕转入抒情,“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进一步深化了作者的孤独与无奈。“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生动刻画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却无路可走的愤懑情绪,体现了其强烈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四、结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不仅是辛弃疾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它以其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