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窍生烟解释及出处】“七窍生烟”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非常愤怒、气愤到极点的状态。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解释 |
七窍 | 指人的七种感官孔窍:眼、耳、鼻、口、舌、喉、脑门(或头面) |
生烟 | 形容极度愤怒时,仿佛从七窍中冒出火焰或烟雾,象征情绪失控 |
整体含义:形容人因极度愤怒而情绪激动,甚至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二、出处与典故
“七窍生烟”最早见于《庄子·齐物论》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但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出自《列子·汤问》。不过,在现代语境中,该成语多用于描述人物因愤怒而情绪失控的情景。
典型出处说明:
出处 | 内容简述 | 使用场景 |
《庄子·齐物论》 | 通过寓言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未直接使用“七窍生烟”,但有类似情绪表达 | 文学研究、哲学探讨 |
《列子·汤问》 | 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虽未出现“七窍生烟”,但包含强烈情绪描写 | 古文阅读、文化传承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口语和文学作品,形容极度愤怒 | 日常交流、小说描写 |
三、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 |
描述愤怒情绪 | 他一听这话,顿时七窍生烟,怒不可遏。 |
文学描写 | 她被背叛后,七窍生烟,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 |
日常对话 | “你这话说得太过分了,我差点七窍生烟!”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七窍生烟”的关系 |
怒发冲冠 | 形容极度愤怒 | 相似,但更强调外在表现 |
气急败坏 | 因生气而失去理智 | 更侧重行为失控 |
恼羞成怒 | 因羞愧而发怒 | 侧重情绪转化过程 |
五、总结
“七窍生烟”是一个极具表现力的成语,不仅描绘了人的情绪状态,也体现了汉语文化的丰富性。虽然其确切出处存在争议,但在现代汉语中已成为形容极度愤怒的常用表达。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合理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古文背景,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