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铁杵磨成针》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宋代诗人李白的传说。故事讲述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专心学习,常逃学玩耍。一天,他在河边看到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杵,便好奇地问:“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妇人回答:“我想把它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一代诗仙。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强调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下面是对该文言文阅读题的总结与答案整理:
一、文言文原文(节选)
> 李太白少读书,未有所成。尝游于溪上,见一老妪磨铁杵,问其故。曰:“欲作针。”太白笑曰:“铁杵安能为针?”妪曰:“功到自然成。”太白遂悟,勤学不辍,终成大器。
二、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题目 | 问题 | 答案 |
1 | 李白为什么“笑”? | 因为他觉得铁杵不可能磨成针,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
2 | 老妇人为什么要磨铁杵? | 她想把铁杵磨成绣花针。 |
3 | “功到自然成”是什么意思? | 只要努力,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
4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做事要有毅力和恒心,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实现目标。 |
5 | 李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 他明白了道理后,开始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
6 | 文中“未有所成”指的是什么? | 李白小时候没有取得显著的学习成果。 |
7 | “勤学不辍”中的“辍”是什么意思? | 停止、中断。 |
8 | 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和毅力,不能半途而废。 |
三、总结
《铁杵磨成针》是一则富有哲理的故事,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传达出深刻的道理。它不仅展现了老妇人的坚韧精神,也反映了李白从迷茫到醒悟的过程。这个故事在现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成功。
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可以从中汲取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