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出处】一、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一句出自《诗经·小雅》的经典名句,意思是:兄弟之间虽然在家中争吵(阋于墙),但面对外来的欺侮时,应当团结一致共同抵御。这句话强调了家庭内部的矛盾不应影响对外的统一战线,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亲情与团结的传统价值观。
该句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常棣》中,原意是通过兄弟之间的关系来比喻国家或群体内部应和睦相处、共御外敌。后世多用于形容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内部矛盾应暂时搁置,以集体利益为重。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小雅·常棣》 |
原文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意思 | 兄弟之间虽有争执,但应共同抵御外敌 |
出处原文段落 |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使用场景 | 强调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外部挑战 |
后世引用 | 多用于文学、历史、政治等语境中,体现民族精神 |
现代意义 | 提醒人们在面临困难时,应以大局为重,团结一致 |
三、结语: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不仅是古代经典中的警句,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团结与协作的重要思想体现。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国家层面,这一理念都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内部的分歧应被暂时搁置,以维护整体的稳定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