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虎谋皮的故事和含义简短】“与虎谋皮”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不可能或危险的事情,即试图与强者或恶势力进行合作,结果往往自取灭亡。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也蕴含着深刻的处世智慧。
一、故事背景
“与虎谋皮”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楚国与晋国之间的战争。在一次战役中,晋军战败,逃亡途中,有人建议向楚国求和,以保全性命。但有智者指出:“与虎谋皮,不知其不可也。”意思是:想和老虎商量剥它的皮,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只会招来杀身之祸。
后来,“与虎谋皮”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成语,用来比喻企图与强敌或恶人合作,结果反而被对方利用或伤害。
二、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与虎谋皮 |
拼音 | yǔ hǔ móu pí |
出处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含义 | 比喻企图与强敌或恶人合作,结果必遭失败或受害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不切实际、冒险的行为 |
近义词 | 自投罗网、引狼入室 |
反义词 | 聪明谨慎、量力而行 |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与虎谋皮”依然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它提醒人们:
- 在面对强势对手时,要理性判断形势,避免盲目行动;
- 在处理人际关系或商业合作时,应保持警惕,防止被表面利益所迷惑;
- 做事要有底线,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长远安全。
四、总结
“与虎谋皮”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必须具备清醒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陷入无谓的风险之中。只有认清形势、量力而行,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