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是哪个缺】“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出自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满江红·写怀》。这句词气势磅礴,表达了岳飞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坚定意志。然而,这句话中的“阙”字常被误读或误解,尤其在一些网络讨论中,“阙”被误写为“缺”,引发了不少争议。
一、原文出处与背景
《满江红·写怀》是岳飞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其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一句广为流传。这里的“阙”字并非“缺”的意思,而是指古代宫殿前的楼观,象征着敌人的据点或要塞。因此,“贺兰山阙”指的是贺兰山上的军事要塞,而非“贺兰山缺”。
二、常见误解分析
项目 | 内容 |
原文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
常见误写 |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
误因 | “阙”与“缺”形近,且“缺”在现代汉语中更常用 |
正确解释 | “阙”指宫殿前的楼观,引申为要塞、关隘 |
实际含义 | 岳飞表达的是要攻占贺兰山上的敌军据点 |
三、为何会出现“缺”的误写?
1. 字形相似:“阙”与“缺”在繁体字中结构相近,容易混淆。
2. 语言习惯:现代人对“阙”字不熟悉,导致误用“缺”字。
3. 网络传播影响:部分网络内容错误引用,进一步加剧了误解。
四、正确理解与使用建议
- 在正式场合或文学研究中,应使用“阙”字,以尊重历史原意。
- 若用于口语或非正式语境,可适当使用“缺”,但需注明这是常见的误写形式。
- 建议查阅权威文献或古籍版本,确认词语的准确含义。
五、总结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中的“阙”字并非“缺”,而是指古代的楼观或军事要塞。这一误写虽常见,但不应成为标准用法。了解其真实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岳飞的豪情壮志和《满江红》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阙、缺、岳飞、满江红、历史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