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心之所善兮出自哪里】一、
“余心之所善兮”出自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的《离骚》。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属于楚辞体诗歌。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内心所向往的美德啊”,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
在《离骚》中,“余心之所善兮”是屈原表达自己坚持理想、不随波逐流的重要语句之一。它体现了屈原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也反映了战国时期士人精神风貌。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余心之所善兮”的出处与相关背景信息,以下表格将提供详细内容。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句子 | 余心之所善兮 |
出处 | 《离骚》 |
作者 | 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
文体 | 楚辞 |
原文上下文 |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含义 | 我内心所向往的美德啊,即使死上九次也不后悔 |
背景 | 表达诗人对理想和道德的坚持,以及不屈服于现实的气节 |
文学地位 |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屈原代表作,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
三、结语
“余心之所善兮”不仅是一句诗,更是屈原人格精神的象征。它传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坚守,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和传颂。通过了解这句话的出处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魅力。